中国为什么推出新钞?
1.维护人民币发行信誉 2005年,国家决定发行第五套人民币(100元、50元、20元、10元)。这实际上是对流通中旧版币的置换,但人们不会意识到这一点。因为“人民币”这一名称本身具有极强的公信力,民众认为它代表的是国家信用,而国家的信用是绝对不可能被轻易挑战的。因此即便政府不宣布,人们也会将这种面额的纸币换成新的。这样,新版人民币就顺利地实现了流通。
值得注意的是,在2004年到2006年间,我国相继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现金管理暂行条例》和《支付结算办法》,对人民币的发行、流通和管理体制作出了明确规定,以法律形式保障人民币发行的公信力,为更换钞票提供了依据。
2.顺应技术发展潮流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使现代商业银行支付清算系统得到快速发展。目前,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都允许纸币和存款证同时流通,采取混合型的货币制度,即纸币和电子货币并存。有些国家甚至已经停止印制纸币,如柬埔寨自从采用数字银行账号后,就再也没有印发过纸币。在我国,网上银行、电话银行、ATM机、POS机等现代化服务方式已逐渐普及,这些新型的服务手段大大减少了公众使用现金的频率;加之假币制造技术的不断提高,给人民币的流通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因此通过发行新版货币,推动纸币的电子化进程,是我国货币制度的必然选择。
3.降低通货膨胀率 近年来,我国物价总体上涨幅度较大。据统计,2007年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8.7%,居民生活成本不断上升。而在过去一段时间里,我国每年都在加大印钞量和货币供应量,以此刺激经济增长。虽然从长期来看,物价水平与货币供应量之间并没有明显的对应关系,但从短期来看,二者存在正向变动关系。也就是说,通过增加货币供应,可以一定程度上遏制物价上涨的势头。当然,此举会带来通货膨胀的隐患。为了减少通胀预期,有必要适时地更换一部分货币,切断旧币流通的链条,从而降低通货膨胀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