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均价是什么意思?
在分析股价时,投资者常常遇到“市价”、“开盘价”和“收盘价”等三个概念。这三个概念在技术分析中应用比较广泛,但对它们的含义及计算却存在不少误解或混淆,在此有必要对它们进行解释和区分: (1)“交易单位”与“交易单位数量” “每个交易日”中,每一时刻都有一定的股数被买卖成交,这些被买卖的每笔交易的股数是交易单位;而每一笔交易的每股价格就是交易单位价格,即“成交价”。例如某交易日的第二小时的第一分钟以9.4元/股的价格成交了2000股,则此时该时段的交易单位为2000股,其单价即为9.4元/股。
(2)“开仓”与“持仓量” 开仓是指新买入股票的行为,持仓是已经买入尚未抛出股票的情况,如目前持有1000股,未抛出的部分为800股,则为800股持仓。如果又新开仓500股,则当前持仓量为1300股。由于我国股市实行“T+1”交割制度,当日开仓的股票必须待次日才能卖掉,所以当日开仓的部分称为“持仓量”,而当天还未卖出部分的股票被称为“可卖持仓”或者简称为持仓。
(3)“成交量”与“成交金额” 当一笔交易完成后,就会相应地增加或减少交易所登记帐上的股份总数,但这并不代表市场上实际买入或卖出现金的数量发生变动。因为每一股所对应的资本额各不相同,因此为了衡量买卖的实际价值,还必须将成交价格乘以股数才能得到真正的买卖成交价值,这个数值就叫做“成交金额”,它反映的是买卖双方的支付总额;而每笔交易的股数乘以成交价得到的总值,就叫作“成交量”或称“成交量值”。一般用C表示成交金额,V表示成交量,则C=PV(P为成交价格,V为成交量),当P一定时,C随着 V的增加而成比例增加,当V一定时,C随着 P的增加而成比例增加。 在实际分析过程中,人们习惯使用成交量而较少考虑它的实际意义和价值,这是非常不妥当的。例如某些机构通过制造虚假的成交量来迷惑普通股民,使许多股民因轻信虚假的成交量而损失惨重。故此我们必须注意这一点。
以上是对一些基本量的介绍,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其他的指标和数据,我们以后会陆续谈到。现在您应该可以初步判断以下问题了吧! 上证指数14日开盘价为730点,最高点为765.23点,最低点为719.42点,收盘于746.88点,则上证指数14日的“开市涨跌幅率”应为多少? A.-0.02% B.0 C.3.87% D.无法确定 请先不要看下方的解析,想想为什么答案是D呢?再来看下解析吧!
解析:根据上述介绍,我们对“开市涨跌幅率”的含义应能明白,但这个名词却是从未听说过的,这就说明“开市涨跌幅率”是一个不规范的名称。实际上该词指的是“涨跌幅度”一词,它是以前一天的收盘价为基础来计算出来的。具体方法是将当天的最高价与前一天收盘价的差额除以前一天的收盘价。本例中上证的最高价为765.23点,前一交易日收盘价为730点,两者之差为35.23点,然后将所得之值与该收盘价比便得到0.48%的涨跌幅率。
至于“开市价”这一概念,则是错误的,所谓开市价格就是指开盘价位而已。另外请注意,由于我国的股市实行的是“T+1”交割制度,因此在计算涨跌幅度时都以上一交易日的结果为准。 根据以上内容,我们不难看出本题的正确答案应是D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