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怎么投资?
2018年,国家发改委首次明确新基建范围,人工智能、大数据中心位列其中 (一)什么是“新基建”? 从宏观层面定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指的就是5G基站建设、特高压线路、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七大领域。 而国家推进的基建项目中,就有来自上述领域的365个项目。 按照规划,这365个建设项目总投资规模将高达48.8万亿元。此外还有超过6000亿元的配套融资需求,未来一段时间,这些项目将成为各地项目建设的重头戏。
(二)为什么建“新基建”? 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正在被定义为信息时代或者数字时代。在这个时代里,一切产业都必须与数字化连接,才能迎来自身的飞跃。而基础设施作为社会生产力中最基本的构成要素和最重要的承载体也必然要进行数字化转型来适应新的时代要求。 在国内,从中央定调发展数字经济到各地出台扶持数字经济发展政策,仅仅只用了两年时间。而在数字经济基础设施的建设中,新一代信息技术无疑是其中的中流砥柱。
作为“新基建”中的重点内容,5G网络建设和商业化进程正在提速。据工信部数据,截至7月底,全国新建开通5G基站近700万个。而预计至2025年底,我国5G基站总数将累计达480万个。 在工业方面,智能制造是数字经济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鼓励指导下,我国的智能制造发展取得了重要进展,具体体现在供给能力大幅增强、市场需求不断增长等方面。尤其是疫情冲击下,智能制造在稳定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更加凸显。今年前三季度,制造业机器人销量同比增长92%。在下游需求拉动以及中游厂商产能释放的双重作用下,我国工业机器人行业市场规模达到了历史新高。
除了信息技术之外,另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生物医药。 “健康”可以说是贯穿疫情后时代的永恒主题。而作为与民生息息相关的医药行业自然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尤其是在新冠疫情期间,不少企业凭借自身的研发实力为抗击疫情做出了巨大贡献。
从短期来看,医疗和医药板块的投资受益于疫情的影响存在持续性和扩容效应;但从长远角度来看,这些企业所承担的国家战略意义更值得重视——提升国际竞争力,掌握核心技术,填补国内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