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量投资什么意思?
“增量”在宏观经济学里是相对“存量”提出的,意思是新增的财富、产出等。 那么什么是增量投资呢?我给出的定义是,在没有对原有资产进行处置或无实物形态的资金/资产流动的情况下发生的任何投资行为都算作增量投资。
举一个例子说明什么算是增量投资。比如说你手里有一张百慕大航空公司的机票,价值50刀。然后你把这张票以60刀的价格卖给小李。在这个交易中,你赚了10刀(差额),同时小李也赚了10刀(差额)。这个交易就是增量投资和交易收益的实例——你的10刀的收益和我的10刀的收益加在一起等于20刀,这就是所谓的“双边盈余相等”。如果将这20刀再分配给小李(比如给他发奖金或者补贴给他),则整个经济中的消费增加了20刀,总产能(劳动+资本)增加也必然大于20刀。当然,如果小李把这20刀还给你的老板,则整个经济的生产和消费都不改变。
所以关键不是在这笔交易中谁赚了钱,关键在于这笔交易的“边际效用”——它是否真正扩大了总的生产和服务供给。如果没有这种扩大,不管交易双方赚了还是亏了,这笔交易都是没意义的。这就是为什么交易必须是在没有实物交易(不毁损任何东西)的前提下发生才能确认其效果的原因所在。 当然,有些交易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像是你获得了东西而我失去了东西,但实际上却并没有真实的发生财富转移。在这种情形下,就不能认定这种交易是增量的,也不能计算它的货币总量效应。
例如,你在街上捡了100块钱。这是你不是通过出售自己的任何东西得到的收入,因此并不能计算在这个人的收入增量里面。但是,如果有人真的一分钱没花就得到了你这100元,他的收入就会增加100元。这样算下来,你的收入加上他的收入就等于国家多收了100元的税所导致的收入增长。显然,这种计算方式是把税收当成是一种额外的费用,因此称之为“税收的隐性支出”是合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