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文化怎么赚钱?
“先问是不是,再问为什么”是基本的职业素养。首先声明一点,我并不是北电毕业或者北电职工(有认识的人在那上学),对北电并不粉;同时也不是文投的股东、员工或客户... 因此我答题的动力只源于我在北京文化上花的钱和看的剧。
先说观剧吧。我是从《大明王朝1566》开始认识北京文化的,当时觉得这破公司真他妈有钱,一集演个啥啊这么贵!(记得那部剧央视收费是29元/户)后来因为一些事,对北京文化有点意见,就再也没买过他们的剧了(当然现在也没有买)——虽然我并没有其他选择。再说电影票,由于我看电影的频率不高且常去电影院不多,因此观影次数不算多,但每次都是买了票的。综上,可以说我对北京文化是有感情的。
然后说说娱乐产品外的收入,即IP。其实很多互联网公司都是靠卖IP来赚钱的,这点腾讯做的很好。不过用IP来赚钱似乎是个潮流,比如阿里也投资了《大圣归来》。这里我多说两句关于IP的话,就是但凡一个IP要想长久的赚钱就必须做系列化(至少是三部曲以上),否则就是一个短线的投机行为——就像当初乐视网花了3亿买下《太子妃》的版权一样,如果只做一部戏肯定赔死了它。而能够持续赚钱的IP一定是有一定的内容量(如三国、西游)或者有深刻内涵(如《大明王朝1566》)的,这样在传播的时候就不会掉价很快,而且还能多次利用,长期获利。
北京文化主营业务由“电影、电视剧、艺人经纪及相关服务业务”和“旅游业务”两部分构成,其中,影视业务由公司下属北京文化电视机构承办,旅游业务由公司下属云南公司承办。北京文化影视业务已逐步由电视剧业务向电影和艺人经纪及相关服务业务转型。
影视业务
目前北京文化影视业务的组织机构主要由制片中心、经纪中心、影视项目管理委员会、影视投资管理委员会及影视宣发中心构成。
制片中心主要负责影视项目的开发、筹备及摄制管理等环节,制片中心主要由策划部、制作部、电视剧业务部等部门构成,制片中心下设专门的电视节目制作部门。策划部从事电影、电视剧本及电视节目选题的搜集、确定、剧本创作及项目筹备等相关工作。制作部从事电影、电视剧及电视节目的摄制管理等相关工作。电视剧业务部主要从事电视剧项目的外联、管理及发行等工作。影视投资管理委员会主要负责影视项目所涉资金的管理。影视项目管理委员会主要负责影视项目的管理,负责对影视项目制作过程中控制各业务单元的工作目标及内容,包括成本控制、质量控制,对整个项目进度进行严格管理和监控,对影视项目进行整体把控。
经纪中心主要负责签约艺人的培养、宣传、经纪约管理等相关工作,经纪中心下设专业演艺培训部门及艺人宣传推广部门。经纪中心为北京文化影视业务提供稳定及优质的后备演艺人员。同时,北京文化影视业务也为经纪中心签约艺人培养及宣传提供实践平台。
北京文化的艺人经纪业务从影视项目的开发即着手参与,艺人经纪业务为影视项目提供主要演出人员,影视项目为签约艺人提供演艺实践平台,艺人经纪业务和影视业务相互影响,协同效应显著。
北京文化电影业务与电视剧业务的工作流程类似,主要经过项目开发、项目筹备及摄制、发行等阶段。
(1)项目开发阶段
制片中心的策划、制作等部门寻找或购买电影、电视剧及相关版权,进行可行性分析,对可行的项目,编写立项本,在项目开发的早期,艺委会就艺人参与该影视项目提供具体建议,经影视项目管理委员会审查,确定最终参与该影视项目的艺人。
(2)项目筹备及摄制阶段
对于批准投拍的影视项目,由制片中心制作部门与该影视项目的导演、编剧、美术师、摄影师及经纪中心等签署电影、电视剧相关主创及主要演员的聘用协议及剧本改编协议,并与外景地签署租用协议,并进行人员组织、外景勘景、置景搭建及购置设备。北京文化影视项目主要为自制项目,少数为外购项目。
北京文化在电影及电视剧项目的摄制环节拥有较高的自主性,对于主要演员,北京文化主要采用签约艺人的模式,对于配角演员,除采用签约艺人的模式外,北京文化还会在经纪市场选择合适的艺人,在与相关艺人签署协议后,纳入到北京文化签约艺人中进行管理。北京文化与签约艺人的合作方式一般为分账户模式,在该种模式下,双方按照约定的比例分配艺人的片酬。对于电影及电视剧的其他人员,北京文化通过社会化采购等方式组织摄制。
北京文化负责投资的电影,北京文化直接与发行方签署发行协议,由发行方在全国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设立发行站并负责该地区内的二级市场发行,由二级市场发行方联系当地电影院,协商确定具体上映计划和上映场次。北京文化负责投资的电视剧,北京文化将通过与电视台或电视剧版权发行机构达成协议的方式进行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