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研发能力如何?
1. 企业能够提供多少科研经费?——对基础研究机构而言,经费足够多才能保障研究工作的正常开展,而对应用类研究机构来说,充足的经费意味着更高的成功率; 2. 企业的核心技术和产品有哪些?——这是研究人员最关心的一点,是申请项目时的亮点,也是发表文章时的主题、申报专利时的主体;
3. 企业所从事的研究工作处于行业地位及影响如何?——行业地位代表一种认可度,影响则意味着有更多的机会和可能;
4. 企业对研究所的贡献有多大?——研究工作者不仅关注项目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关注项目的社会效益以及对自己所在的机构所起的作用与贡献。能够很好地协调各方利益,让项目参与方都满意,才是成功的科研项目;
5. 项目负责人在相关领域的资历如何?——对于年轻的项目负责人来讲,能否得到本领域权威专家的指点对项目成功与否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年轻科研人员可以选择有潜力、敬业、负责的专家作为课题负责人,通过合作提高自己研究和立项的水平;
6. 如何协调不同项目之间的冲突?——当几个项目同时申请时,一定要从研究内容的重叠程度、研究的先后顺序等因素来考虑,以使各方能更好地配合,确保成果的时效性。
研发能力体现了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是审查其专利资产是否优良的重要指标。企业的技术水平越高,拥有的专利技术越先进,其研发能力就越强,在市场竞争中就越具有优势。因此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指标来评价该企业的研发能力是否较强:
(1)专利申请的增长幅度
专利申请的增长幅度,即“专利申请增长率”是评价企业技术创新成长性的重要指标。专利增长率指标是一个反映创新活动动态变化趋势的指标。专利的增长趋势反映了企业创新成长的态势。一般来说,专利增长率指标大于1即为增长。这个指标主要适用于同一企业比较,在不同时期反映该企业的创新成长情况。评价这个指标时要注意比较的时间应当与企业的发展阶段一致,如果时间太短,则会出现指标剧烈波动的情况。如果在评价时需要与同一产业中的同规模企业相比,则应当使用每亿元销售收入中的专利增长率指标。这个指标在企业内部主要应用在各部门技术创新的考核上。如果专利增长率指标小于1,即为下降,则可能是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减少、研发人员离职、与企业的竞争对手在技术上差距拉大等原因造成的。
(2)专利产出率
专利产出率也是一个能够体现企业研发能力的指标。专利产出率指标是指每万元技术开发经费所产生的专利申请数量,体现了企业技术创新的投入产出效果。这个指标主要适用于同一企业内部比较,反映不同时期的创新投入产出的变化趋势;由于研发活动产出具有滞后性,技术开发经费产生专利往往需要一定时间,因而计算这个指标使用的年度统计时点应当选择在研究开发经费支出后的一定年限;如果需要与不同企业之间比较,应当选择与该企业技术开发经费投入相当或者同一产业中同一规模的企业作比较。专利产出率指标越高,说明企业专利的产出效果越好。如果专利产出率指标较低,可能是企业的专利申请策略需要调整、研发人员知识水平需要提高等原因造成的。
(3)专利平均研发周期
即从设计到提交专利申请的周期,从一个侧面体现了一个企业的技术创新节奏和专利策略,周期短说明企业能快速地完成研发和专利申请,周期长则反映出企业的技术创新节奏较缓慢。一般情况下,应当从设计到提交专利申请的周期不超过一年。如果周期超过一年,可能是企业研发过程进展缓慢、专利申请策略需要调整等原因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