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为什么融资难?
说点儿政治不正确的,我觉得是政府有意扶持国企而打压民企。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如果真按照市场规律办事,民营企业的融资应该更难,理由如下:
1、从风险承受能力来讲,民营企业和金融机构更愿意向国企放贷或者投资,因为一旦出现不可挽回的损失,国有单位可以由政府来兜底,但民营企业就只能自担风险了;
2、从信用度上讲,国有企业比民营企业更有保障,银行等金融机构也更愿意放款给国有企业,毕竟如果出了问题,有政府“背书”,追债起来也更容易一点;
3、从成本上讲,同样一笔贷款,放在国有企业身上可能只需要支付8%的年利率,而放到民营企业身上就可能要支付10%甚至更高的利率,出于成本和风险的考虑,银行等资金方自然更加愿意将钱借给国有企业而不是民营企业。 当然,这里讲的风险和成本都是基于市场理性人假设基础上讲的,但事实上很多时候很多事情都不是按市场规律来的。例如,很多民营企业家之所以能够借钱,并不是因为他们资质好、信用度高而被银行乐不思蜀,而是银行迫于种种无奈(如为了实现稳增长的目标)而硬着头皮给的,这种融资叫作“体制外融资”,其特点就在于银行并不是主动选择你,而是你死缠烂打地找银行,甚至低三下四、委曲求全,所以这种融资往往条件很苛刻,利率很高,风险很大。而相反,如果你和银行的关系很好,那么你的融资就会很容易,无论企业本身资质如何。这里其实就涉及一个体制内投融资的问题,而这个问题在现实中是非常复杂且难以把握的。
我举两个例子:
A.我们公司曾帮一家国有企业做财务顾问,由于该企业账面资金不足,但又需要大规模投入,于是我们就四处找钱,最终找到了某央企集团,该集团下属无数企业,财务状况各不相同,有的有钱,有的没钱。最后我们找到有钱的企业代表处,对方居然非常热情,很快双方达成协议,钱很快就到账了,而且事后集团还给我们发了奖。
B.另一家民营企业,同样也是因为资金紧张到处找钱,最终找了某地方国资平台,也是很快达成了协议并完成交易,不过这次没有奖金发,原因是该企业本来就应该把这笔钱给咱们,只不过以前手续没办好,所以现在补签个合同而已。
您看,同样是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打交道,结果却是大相径庭,A案例中我们是完全靠实力拼出来的,而B案例则是人家本就应该给你,只是以前不知道罢了。 所以回到这个问题,其实这就是一个伪命题,或者说命题主并不准确,真正的提问应该是“为何同是民营企业,有的能轻松借到钱,有的却连门都敲不了?!” 而原因也很微妙,有时候就是因为你不知道别人背后究竟做了多少努力而你家没有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