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实体经济占多少?
首先,从宏观角度来看,根据2014年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我国三次产业的比例为4.5:38.9:56.6。其中第二、第三产业的产值分别达到了57.9万亿和64.4万亿。我国的第三产业在GDP中的占比已经超过一半了(56.6%)。
而第三产业中占比最大的是批发零售业,占到全部第三产业的1/4强,其次才是金融业、房地产业等。 可见在中国“实体”经济是以从事商品流通的中小企业为主体的,这些中小微企业主要是服务于居民日常生活所需要的各类服务以及部分生产资料,属于民生的范畴,是永远离不开的“实体”。
当然,现在也有人提出,互联网金融、电子商务等的快速发展正在摧毁着实体企业。但是,正如上面提到的,中国的实体经济并不是那些高精尖的大企业,而是遍布在城乡的各个中小微企业。他们不仅提供大量就业机会,而且提供了丰富多样、百姓日常生活所需要的各种产品。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中国都需要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特别是广大的民生领域。
2008年的次贷危机从美国扩散到全世界,而今十年过去,美国的实体经济占比不降反升,达到了惊人的80%,而中国的占比则是不升反降,为45%。
也就是说,尽管经过了过去十年的高速发展,中国的实体经济占比仅是略有提升,而虚拟经济占比不降反增。
中国的经济结构目前来说确实存在一定的不合理现象,毕竟实体经济是立国之本,而金融服务业是实体经济的助推器。虚拟经济过于发达,很可能会导致实体经济的资金流入不畅,进而降低实体经济的活力,导致经济发展效率的下降。所以,未来的重心势必会重新回到实体经济上来。
从宏观层面说,首先就是要加强对金融资本的监管,防止资本过度膨胀,从而破坏实体经济的正常发展。另外,对于虚拟经济与房地产业的关联度也要加强,以抑制过旺的房价,避免金融资本过于集中于楼市。
从企业层面说,一方面要继续鼓励发展实业的风气,另外一方面要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扶持,特别是对于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较强的企业,更要在政策以及资金上予以支持。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才是国家经济的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