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股民达到多少了?
先引用一段百度百科的内容,关于“有统计显示A股投资者总体的盈利率在 10% 左右”这条,来源是 2013 年 8 月 27 日新华社报道的文章《 A 股市场 519 后的再次疯狂》: 现在来分析一下这条数据的可靠程度(包括数据来源)
一、统计样本的数量和质量 既然提到 “总体” 这个概念,那么首先就要明确这个 “总体” 有多大——这就是统计样本的数量要足够多才能支撑的结论。 如果统计的样本数量不够,比如只有五十个,即使这五十个人都盈利了,平均下来每个人赚了一千块钱,也不能证明整体上是赚钱的——因为可能这五十个人刚好都是牛人。 同样,如果亏损的人中有很多是像巴菲特一样长期持有一只股票然后解套甚至翻身的,也不足以说明股市是不赚钱的。
所以,要想得到一个符合实际结果的结论,样本的数据必须足够大才行。 至少需要多大呢? 用简单的概率学知识就可以算出来,假设每人投资金额相同且只有一个操作,则一次成功的交易就足以使这个人赚钱或者亏钱;假设每次交易成功的可能性为 50 %,那至少需要 2 次交易才能确保这个总体的盈利率为 10 %。 如果这个总体的人数在 100 人以上时,只要保证每个交易的成功可能性大于 25 %就能达到这个目标。 当然,现实比数学模型要复杂得多。比如人们可能会多次买入或卖出同一种资产,这种重复性会使问题变得非常复杂,导致上述结果失效。但总体上来说,如果一个股民从股市上赔钱了,而且持续时间很长,那他基本可以肯定自己是韭菜了。
二、统计数据的时间跨度 这条数据的来源是新华社的报道,内容是在 2013 年 3.14 万亿市值的蒸发后,有关部门统计的 1.6 亿投资者的损失情况。新华社报道的文字内容如下: 在这次事件中,沪深两市共有 1.6 亿户投资者,平均每股亏损 2.3 元。其中, 339 万户公众股东单笔最大亏损额超过 10 万元。 从 2010 年 上半年开始,我国股票市场连续 6 年累计融资总额超过 10 万亿元。 按此计算, 1.6 亿投资者账户总共亏损了近 3 万亿元。 这里只提到了散户,并没有提及机构投资者的情况,所以这些亏损的数字应该都是指散户的账面亏损,也就是浮亏。
到这里为止,数据本身的可靠性已经没有问题了。 但是, 3.14 万亿的市值蒸发到底意味着什么,这个数字是真的让人痛心疾首还是纯属无稽之谈呢? 这就要说说我国的资本市场在信息披露上的那些奇葩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