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如何成为制造强国?
这个问题,我十年前问过自己,也问过身边的朋友。 当时我们给出的答案是这样的——以市场换技术,用劳动力成本优势+完善的供应链体系+巨大的市场购买力去换需要的技术; 或者这样问自己——把华为卖给美国人,然后换取技术,你敢买吗? 当然没有这么傻,所以又补充了这样一条:整合全球的资源,形成优势互补,最终实现某项技术的突破。 但今天再回过头来看,我觉得我们可以再加一条了——通过投资和技术引进,加快本土企业创新步伐,加速技术突破,同时利用税收等优惠政策鼓励跨国公司加大投入,进行深层次的合作与联合研发。 毕竟,没有核心技术的企业,如同没有脊梁的巨人。
2015年之前,我国制造业一直存在“缺芯”的问题,自产芯片无法满足国内需求。随着这几年国家大力扶持半导体行业,国产芯片得到迅速发展,但整体仍然需要进口。2019年我国集成电路进口额高达3040亿美元,同比增长18.6%。 除了芯片之外,工业系统软件也很关键,目前同样被国外厂商所垄断。例如CAD、CAE(仿真分析)和EDA(电子设计自动化)等等。这些软件的开发离不开计算能力,而高性能的计算又往往需要依靠顶尖的计算机架构来支撑。在打造制造强国的路上,我们不能只顾着低头拉车,还要抬头看路。
当然,我们并不是没有优势,毕竟有人把碗筷送给我们,我们没有理由不吃饭。 首先就是市场规模大,市场潜力足。不管是做OEM还是ODM,都有充足的市场。其次我们在一些领域已经有了核心技术与发达国家并跑甚至赶超,这为我们打造制造强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最后我想说,制造强国绝不是吹出来的,更不是靠别人让出来的。只有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搞建设,不断攻克技术难题才能如愿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