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汇怎么花?
作为普通人,如何运用外汇呢? 首先,你要了解,外汇和股票期货一样都属于金融资产;不同的是,外汇是国际结算货币,可以在国内外银行间市场自由流通,交易时间没有限制,24小时不间断交易. 你不用像炒股那样,非要盯着大盘,寻找低吸高抛的机会。在外汇中,只要价格波动你就可借机获利。简单说,只要你把握机会正确,你每做一笔单子都有赚钱的可能! 其次你需要一个外汇交易平台。目前在中国国内可以交易的渠道有两种(其他渠道暂时不能涉及) 一种是网上开户,通过登录网上银行进行操作;另一种就是找正规的外汇公司开通账户,让他们帮你下载软件,教你在平台上交易。 我个人建议是通过网上自己学习来掌握技术分析,因为如果你刚入门的话,最好有人手把手的教你,这样容易走弯路,而直接在网上看知识文库则能很快上手。当然,如果自学一段时间后,你可以选择正规的交易平台进行实操练习。
就是如何投资了。这里我需要提醒你的是,任何一种投资和理财方式都是有风险的,外汇也不例外。你最好先学习一些相关的基础知识,明确哪种行情适合你出手,以免盲目入市造成亏损。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制定投资计划,控制好风险的同时,争取更大的收益。
在这里我要提示大家,任何一次的投资都不可能是一劳永逸的,都需要你做大量的功课才能最终收获成果。
为了实现“藏汇于民”,国家外汇管理局近日发文,在全国范围内实施《支付机构跨境电子商务外汇支付业务管理办法》,将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集中存管政策扩展至跨境电子商务领域。此前,支付机构跨境外汇支付业务首批试点仅覆盖北京、上海、重庆、福建等10省市,业务范围仅限货物贸易。
在资本外流压力较大的当下,拓宽居民购汇渠道的政策意图似乎与宏观审慎背道而驰,但监管者早已对“藏汇于民”的适用性进行过反思。外汇局在答记者问时,从国际收支角度解释了政策的意图,认为“我国国际收支已逐步进入均衡区间,2016年6月以来,非储备性质的金融账户逆差收窄,市场主体对外债务延续去杠杆化,境外对我国股权投资和贷款开始流入。”
2016年下半年跨境资本外流势头得到了有效遏制,外汇占款下降幅度收窄,在全球主要央行逐步转向紧缩的大周期下,国内货币政策已经逐渐回归中性,外汇管理趋严,个人换汇的5万美元的年度限制逐渐从严执行,此时将支付机构跨境外汇支付业务推向全国,无疑意味着“藏汇于民”的重启。而政策的出台也有着多重考量,主要体现在促进跨境电子商务支付,支持中国跨境贸易的同时,为境内居民提供用汇便利,满足其合理合法的用汇需求。
从2006年的“藏汇于企”到2009年的“藏汇于民”,国家外汇管理局从最初倡导企业“利润分红”方式持有外汇,到后来转而支持个人购汇,旨在分散官方储备风险。事实上,外汇资产的配置在央行、企业和居民之间存在替代效应,因此,“藏汇于民”并未从根本上解决外汇储备增长过快的问题,但却导致了银行体系的超额外汇占款,进而导致国内被动的货币扩张。
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2002年12月至2009年12月期间,央行外汇占款增加49363亿元,占同期中央银行外汇占款增加额70344亿元的70.17%,而2002年底至2009年底,我国国际储备增长近5.5倍,增长速度与国际收支不平衡程度相当,企业与个人持有的外汇资产与央行外汇占款增速相比无显著差异,说明“藏汇于民”和“藏汇于企”政策并未得到完全贯彻落实。
而“藏汇于民”对银行体系的过度扩张也存在负外部性。央行外汇占款每增加一个单位货币,向市场投放基础货币增加1.3个单位以上,远超发达国家的0.5-0.7的水平,货币乘数的迅速扩张使得国内货币供应量增长过快,加大了货币政策调控的难度,甚至一定程度上催生了房地产等市场的泡沫,并通过经常账户和资本账户的双顺差影响到贸易关系。
2017年,受美国再次开启加息周期影响,国际资本流动将趋于动荡,在人民币纳入SDR货币篮子以后,我国货币政策将面临利率和汇率两大政策目标的取舍,如果要实现汇率的稳定,同时对利率调整做出较为克制地选择,无疑将增加国内的金融风险,而适当拓宽用汇渠道、支持“藏汇于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和对个人购汇需求的抑制,同时支持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也符合我国贸易“走出去”的战略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