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会所小姐得病吗?
上海某区性工作者群体中,艾滋病毒携带者比例高达75%; 上海2018年公布的一组数据称,在报告的3120例病例中,60岁以上患者占24.9%; 另外,在上海某一医院门诊中,因艾滋病导致肺纤维化导致死亡者超过半数。
这些数据都表明,上海地区老年人艾滋病问题已经相当严重了! 而在我看来,问题的严重程度远远被低估,因为还有很多感染者没有被发现——尤其是来自农村或小城镇的老年男性,由于自身文化水平不高且缺乏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了解,很多人都不知道自己感染了HIV,也没有及时去检测。
当然,城市里的中老年艾滋病病人情况也不乐观。 在我们医院就诊的某地区人群艾滋病病例中,80%以上都是因同性恋、静脉注射毒品等高风险行为所导致的。 但其实,大多数中老年人感染HIV并不是因为高危性行为。 2016年,我国一项针对2万人样本量的调查研究显示,60岁及以上老人HIV感染的主要传播途径为血液(41.3%)和母婴(32.4%)传播,而由性生活传播仅占19.3%。[2] 另一项纳入5792例感染者的研究显示,异性性接触传播(24.3%)和同性性接触传播(6.8%)是造成中国成人HIV感染的两大主要途径。[3]
在这些感染者中,不少人是因为输入含有艾滋病毒的血液制品而感染的,还有一部分人是通过使用不干净的针头、拔牙等医疗方式被感染的。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虽然目前尚未发现老年人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的证据,但研究已经证实,部分免疫功能低下的老年患者中,HIV可以无症状潜伏下来。[4] 而且,有研究表明,随着年龄增长,人体免疫力会逐渐下降,即使是不患有其他疾病的健康人,其细胞免疫反应也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弱。[5] 所以,老年人比年轻人更容易感染HIV并且出现恶性肿瘤等并发症,如果得不到及时治疗,往往病死率高。
如今,随着国家艾滋病防治政策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感染者能够被发现并得到规范的治疗,整体疫情控制形势向好发展。然而,对于中老年这个特殊的感染群体而言,由于认知不足、就诊率低等原因,很多感染者未能及时发现并治疗,疫情扩散风险依然存在。加强这一群体的防控至关重要。